一個別人沒有的天賦。
那就是他堅信,自己說的一切,都是正確的。
小軟也說過,只要你堅信。
下個瞬間,陳燦不再多想。
他推開門,走進去。
此時的會議室亂鬨鬨的。
一群他不認識的外國人,正圍着一台機械人原型。
幾名禮儀小姐,從陳燦手中接過水,擺在桌子上。
沒有人在意他的存在。
那些科學家都目不轉睛盯着眼前的一切。
「實在是太了不起了,」一名金髮碧眼的西方男子說「我不說別的,至少從材料領域來說。燦金科技領先世界至少三百年……」
「何止三百年,」他身邊另外一個男子搖搖頭,「材料學的根本,涉及物質的性質及其在各個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整合應用。其中還包括微觀結構,宏觀性能等多個跨學科的領域。今天,我們看到的一切,說明這不是時間能衡量的……」
說話的人是諾貝爾獎獲得者。
他是斯坦福大學的終身教授,美國科學院的院士。
他看着機械人原型,從機器變成人,又從人變成機器。
以手觸摸他皮膚的質感。
瞪大眼睛,驚嘆「難道真有外星人?否則華國怎麼會有這麼先進的技術。」
另外的科學家也不由得詫異。「真是奇怪,是什麼讓他這麼快進步。」
「我不知道其他的,但我覺得微型核聚變,不太可能。」
「不可能?」有人問。
「人類目前可控的核聚變,還不是微型的,也只能控制101一秒,怎麼可能突然達到這麼大的突破呢?而且還是華國,我們有過合作,他們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技術。」發出質疑的是利物浦大學的佩爾教授。
陳燦知道,他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,曾經發現過氘在核聚變過程中的穩定作用,並且引導了與華國的合作。
「量子晶片也是如此,除非見到使用中的,否則我總感覺這是個騙局。」這次說話的人是貝爾實驗室的主任約翰塔爾德羅,他也是量子計算的專家,諾貝爾獎獲得者,
「我所知道人類目前能同時控制的光子,最多不超過幾百個,而華國竟然能控制幾百萬顆?我誠然他們在這方面技術進步,確實突飛猛進,可要說幾百萬個,我很難相信。」
最後一個人更是做出總結。
「可是以核聚變作為幾百萬顆光子同時運行的能量支撐,又用幾百萬顆光子控制了核聚變的安全性,再用先進的材料防止輻射,能把上述的一切,做成實體,實現出來,這個傢伙不太可能是華人,甚至不可能是黃種人。」
「可事實上,他就是華國人,叫陳希燦。」
聽着這些諾獎級的人物,議論紛紛。
有質疑,有褒獎。
陳燦在他們身後坐下來,覺得說什麼都正常。
直到第一個人發現他,驚訝的叫出「陳先生?」
陳燦這才微笑着起身,面對無數嫉妒,又懷疑的目光,平靜的和他們握手。
「對,我就是陳希燦,」接着他說道「歡迎來到燦金科技,接下來由我來為你們介紹燦金科技……」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