換三現在就正式推行,但換的卻是錢票!
之前還有不少人對李凌的這一決定有所疑惑呢,現在大家總算是明白了過來,原來這一招也是為錢票的推行作好了鋪墊啊。
本來嘛,尋常百姓對錢票還真就沒什麼需求,畢竟一般人家中用度有限,拿一貫錢買賣已是大數字了,自然用不上動輒三五貫,乃至十貫百貫的錢票。但現在卻不同了,手裏拿着天佑通寶,一直想着藉此發筆小財的百姓們在知道官府是如此兌換後,卻變得猶豫起來。
天佑通寶終究是貨真價實的銅錢,可那大越錢票,在他們眼裏卻只是一張紙,哪怕再精美,也實在叫人難以相信其居然能值得那許多的銅錢銀子啊。但人的貪念終究會在某一刻壓過理智,尤其是一些之前為了賺錢,用兩文換一文的方式屯了不少天佑通寶的人,此時更是糾結。
要是不去換,過了這村沒了這店,自己不就虧慘了?可要是去換了,那紙錢真能讓人安心嗎?
到底還是有人忍不住,嘗試着拿手頭上的天佑通寶去官府開的票莊換了一兩貫錢票。然後或是有人跑去同城的某些商鋪里消費,又是有人過上兩日,又拿錢票往票莊重新兌換銀子銅錢。
京城之外的許多商鋪酒店什麼的,有很多自然是不敢收錢票的。但也有一些,卻是早得了官府的招呼,硬着頭皮開始收下錢票,然後和尋常百姓一樣,當天或是次日一早就趕去票莊換回銀錢。
對於這兩者的兌換,各地票莊那也是來者不拒,只要驗看過錢票無誤,便如數兌換。
如此,經過幾月的發展,大家對錢票的信心依然大增。既能如數兌換,又有官府的背書,還能用手裏的天佑通寶兌換更多錢財在這三個原因的推動下,錢票終於正式在大越天下各地流行開來。
而在如此大勢下,那些之前不敢相信,讓人在自己店中花銷錢票的商人們也開始做出了改變。畢竟當其他競爭對手的店鋪肯接收錢票,唯獨自己卻不肯收錢票下,自家的生意自然會受到影響。久而久之,就會失去原來的客戶,失去競爭力,自然只能妥協。
這一場錢票推行的風潮起於京師洛陽,但真正的繁盛卻是在江南。
因為相比於京城,江南更為富庶,商業也更為繁茂,對銀錢的流通需求也更大。而相比於以往沉重複雜的銀錢,錢票顯然要方便輕巧得多。尤其是當有商人真正嘗試着只帶少量銀錢,卻拿着江南那邊的錢票跑到京城做買賣,依然能沒有半點滯礙地買到自己想要的貨物後,他們對錢票這一新興事物是完全接受了。
這時候,就體現出有朝廷為背書,可以把票莊開遍天下的強大力量了。一般的地方錢莊銀號什麼的,他們在當地或許有着一定的優勢,可出了府境,或是離開本省,他們的銀票就再無用處。
而朝廷的錢票不但到處通用,據說之後還有存款與借貸的功能,只這一條,就已經徹底拉開了與尋常錢莊的距離,把他們打得全無招架之力。
或許這些錢莊銀號背後的東家在地方上也有着不小的勢力,甚至還能勾結地方官府來為自己牟利。但是,在新官法之下,在朝廷早早就派出皇城司的探子於旁盯梢之下,這些錢莊銀號終究沒法真正對錢票的流通造成大的阻礙,最後乾脆也投入到了錢票推行的大軍中。
整個天佑二年的上半年裏,大越天下都以錢票推行為核心,各級衙門,各地官員百姓,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投入其中,成為了錢票擴張的助力。
於是只半年間,錢票不光在京城江南等商業重地完全鋪開,就是中原其他各地,大家也開始認同這一新貨幣的出現。甚至到了最後,連北疆、西南等邊陲之地,百姓們也都接受了用錢票買賣貨物,聽說連西南各族蠻人現在都願意用金銀等物來跟地方上換取錢票了
當這一消息傳回京城後,滿朝官員自然個個興奮不已,原先的擔憂已是徹底不見——他們是真怕錢票在推行一陣後就中道夭折啊,因為如今朝中俸祿,也開始發放錢票了。
官員們放了心,商人們得了利,百姓們也從中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