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戰敗投降後,兩艦均拆除了大部分艦載武器,參與了全球的撤軍撤僑行動,最後作為戰利品交付民國海軍。
後來丹陽號復裝了美式武器,服役到1966年退役,1971年拆解;汾陽號因缺乏設備,閒置到1962退役,次年拆解。
這些軍艦中,最為幸運的,應該要數最後的「四大金剛」了。
鞍山、長春、太原、撫順四艦,原為蘇聯1941年建造的7型傳統驅逐艦,標準排水量1675噸,滿載排水量2150噸。
四姐妹和的其他的護衛艦、魚雷艇、掃雷艇、潛艇等133條大小船隻,在1954年銷售到中國,成為了新時代海軍的基礎。
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,四艦陸續加裝了上游-1反艦導彈,升級成了導彈驅逐艦,一直服役到九十年代。
回想着她們的原型,在那個時空的歷史,許星辰的思緒很快就又回到了眼前。
在這個時空裏作為艦娘的她們,命運與原型軍艦相差甚遠。
過去的二十多年裏面,提督府在掌握着着足夠資源的時候,曾經努力的提升過提督府的裝備水平。
最初的操作,是通過對重慶、寧海、鞍山等相對新銳艦娘的裝備逆向工程,得到了一批海軍裝備圖紙。
例如來自重慶的雙聯152毫米艦炮、雙聯102毫米高平兩用副炮、四聯裝40毫米防空炮、533毫米魚雷、蒸汽輪機、雷達等等。
還有來自寧海的雙聯140毫米艦炮、來自鞍山的130毫米艦炮、雙聯裝37毫米高炮等等。
然後用這些二戰時代的裝備,對諸如海圻、海容、肇和、應瑞等一戰前的傳統艦娘,進行儘可能全面的升級改造。
所以現在許星辰看到的她們,除了最基本的船體沒變之外,身上已經基本找不到原版的裝備了,整個艦體上層完全變了樣。
她們以及後來的寧海、平海等低速巡洋艦,都更換了後期的蒸汽輪機和鍋爐,將速度提升到了30節以上。
回想起這些情況,許星辰就下意識的聯想到,就算是地球上的二戰前這個時代,這些調整和改造也不算是多麼困難的事情。
如果不是當時的國內局勢動盪,如果仍然需要這些軍艦,這種級別的改造是能夠實現的。
畢竟,這些裝備到了二戰末期之前就已經落伍了,但是提督府只有這些,歷史上連這些都沒有。
後來,在提督府的不斷潰敗中,試圖挽救頹勢的過程中,又嘗試過對這些裝備進一步的優化升級整合。
裝備的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雙聯140毫米炮的機械化裝彈研究完成了,雙聯102毫米炮的效能進一步提升了。
然後對其他的二戰時代的艦娘,進行了更加合理化的裝備更換升級。
丹陽、汾陽兩艦,裝上了新型的雙聯裝的140毫米炮,重慶以及其他的護衛艦級別的軍艦,都換上了雙聯102毫米炮。
但是這些提升,對於提督府局勢的挽救,基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。
在許星辰看來,這是因為在跨時代的武器出現之前,決定這個世界的戰鬥勝負的關鍵是艦娘,而提督府的艦娘本身太弱了。
或者說,跨時代的武器普及之後,決定勝負的關鍵,仍然是艦娘。
自己現在只是佔有了,單獨擁有跨時代武器的先發優勢,當然要利用這個優勢,儘可能的奪取更多的勝利。
所以許星辰現在才迫不及待的,想要給自己的所有艦娘,都換上導彈和雷達。
如果這些軍艦有幸活到新時代,在新的共和國海軍成長起來之後,得到了現代化和導彈化改裝的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