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筆趣小說網 www.dabiqu.com
回到長安,未央宮中早已擠滿了勸進之人。一筆閣 www.yibige.com
蔡邕。
劉巴。
許靖。
劉璋。
管寧。
田豐。
荀彧。
陳群。
顧雍。
呂布。
趙雷。
史阿。
張松。
張既。
蒯良。
……
在長安的,能上得王庭的文文武武都來了。
不過劉表為了避嫌,躲到書院去了。
其他人或為了自己的利益,或為了主公的大業,劉琦都能理解。只是沒想到管寧和張既也來了。
處理完鄭玄老爺子的後事,為了怕管寧觸景傷情,先一步將他調到了長安中央學府。這個一生只求聖賢,而遠離朝堂的大儒,這一次居然登上了朝堂參政。也許,他就是為了完成老師鄭玄的遺願,親眼看着劉琦榮登九五,一統天下吧?
張既,這個只為百姓謀福的父母官,一心只為大漢治理一方,而從不選擇靠向諸侯站隊的固執漢臣,這一次居然選擇了劉琦。也許,他真心認可了劉琦可以力挽狂瀾,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。
「請王上為天下蒼生,大漢百姓福祗,登基為帝!」
大傢伙兒異口同聲,明顯早就商量好了。
「諸位,琦何德何能,敢當此大任?陛下蒙冤未雪,亦不知有無子嗣留於人間。琦以為,當儘快攻下許昌,尋一尋帝室血脈,再作打算。」皇帝是要當的,但是禮節也要懂不是?三請三讓是最基本的了,不然那些老傢伙該說劉琦不知禮,不配為帝了。
「王上本是帝室之後,與先皇同宗,緣何不能承帝業,光我大漢?縱然陛下有後,也不過尚處襁褓之中。漢室之衰莫不與帝幼登基,外戚把政有關。王上正當壯年,何不登高一呼,重振漢室榮光?」這話是蔡邕說的,這個時候也不避嫌了。鄭玄去逝可,蔡邕便成了泰斗,以他在上的貢獻,也當得世人尊重。不論修書、書法、音律、還是編史,他都是泰斗級人物。
這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叫「有憑有據」、「有史可考」。修漢書,他同時整理了漢王朝的所有史料,雖然他不善權謀,但對漢史還是很了解的。
「王上仁德為懷,讓天下百姓免受苛稅之苦,食可飽、穿可暖、病可醫、少則可學,實為明君之舉,如何當不得君乎?寧代先師及天下士子恭請王上為天下主。」管寧雖無官職在身,卻為天下讀書人楷模。他上代鄭玄,下代學子,口吐之言亦不可謂不重。
「天下皇室宗親何其多也,仁者亦不少,琦德望不足,還請諸位另作他選!」放後世劉琦就是在裝,但是在這時代,不裝不行啊。
「德望?天下宗親雖多,論德望何人及得王上十之一二?璋與王上之父同為宗親,也曾守土一方。可論平定天下,開疆闢土之功,亦差王上遠矣!王上若無德望居帝位,天下何人可居之?」這個藉口當然不成立,劉璋確實更有說服力,他甚至拉出劉琦他爹劉表來作比較。
當然如果劉表要當皇帝,他也不會反對。反正最後都是劉琦的不是?
這個論點不成立!
如果劉氏宗親,皇室後裔中有才有德,還有人能匡扶這漢室將傾之度的話。
那便只有一人,那便是劉琦。甚至劉備都算不上!縱然他頭項着劉協賜的「皇叔」之名。
當然,長安的眾人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劉琦治下,親身體驗着劉琦新政下的安寧與繁華。他們支持劉琦也是無可厚非的。
若換在江東,別人可不這麼想了。他們肯定認為劉備更適合繼承大統,重塑漢室榮光,讓他們這些士族家族更加繁榮昌盛下去。
劉琦:「如今天下大亂,曹操、劉備有違祖制,擅自稱王。我等應當竭力平叛,待天下大定,再議帝事!」
「王上此言差矣!曹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