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馬其頓征戰史

第二百零一章 問鼎逐鹿 四


    「您不必親自去。筆神閣 bishenge.com」

    「非我不可。」

    「實在不行,就讓我去。

    不願讓您承受軍旅之苦。」

    阿里斯托諾斯,馬其頓帝國皇位繼承人。

    「我生在軍營,長在軍營。軍旅生涯是我的樂趣。

    戰爭的勝利就看南部戰區了。再沒有人能擔負此任。

    此去,一是增援前線,準備以七萬精兵擊破數眾之敵,反敗為勝;二是救我弟弟,西斯。

    我們不像你們倆,在娘胎里就學會了兄弟鬩牆。我們同根同胞,一起長大。我愛我的弟弟,從就保護着他。

    沒有人能夠傷到他。」

    馬其頓帝國皇帝,波達雷里奧斯。

    「沒有人能夠傷到他。」

    波達雷里奧斯意識到西斯的險境,決定去救。要說還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,那就是他想加快戰爭進程。

    「多麼希望征服全世界。

    在我還活着的時代,在這個馬其頓兵鋒最銳利的時候。親眼所見,親自所為。」

    皇帝知道,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新的軍事體制,既限制了將軍的權力,也或多或少降低了他們征戰進取的積極性。他只有再像之前的歷任國王那樣,自己率隊衝鋒在前,遵循着馬其頓古老的傳統,才能不斷創造佳績。

    他開始謀篇佈局。任用親信:德雷克、傑拉德、托勒密·阿格里琴,三人攝政,協助太子主持朝綱。其中德雷克輔佐他的長子阿里斯托諾斯執政,城內禁軍作為太子直屬部隊;傑拉德輔佐次子阿里斯托克勒統領野戰部隊保衛羅馬及首都;托勒密擔任帝國丞相,是三人攝政之首。


    皇帝將權力三分。令其相互監督,彼此制衡。這與後來的立法、執法、司法三權分立的形式有所共通,又不盡相同。他清醒地認識到如今的宮廷里已分出兩派,太子與次皇子分別成為希臘派與羅馬派的代表。這樣安排,既可保護他的兩個兒子,又能保證國家穩定。波達雷里奧斯遂可以去安心地東征。

    雅典娜和歐羅巴曾請求追隨東征,但是被拒絕了,理由是馬其頓軍營從不帶女眷。

    她們二人已不再是從前一心追求愛情的美少女,而是變成影響力巨大的皇后和皇貴妃。正是兩大派系真正的幕後推手。

    皇帝統率7萬精兵御駕親征,加上侍從及輔助人員,號稱十萬大軍。乘船徑直開往利比亞戰場。

    既然其他主力大軍都在前線作戰,且預備役源源不斷地輸往前線。哪裏拼湊出這樣一支規模的軍隊呢?

    他們是由「矩陣」一點一點組織起來的。這些兵源主要是來自地方的治安隊、駐守部隊中的佼佼者,只有通過考核才能轉入「矩陣」的警察部隊中。至於養活軍隊的經費則是一部分來自於財政撥款,另一部分自主解決。是不是由民脂民膏養成,無從得知。

    這七萬部隊成分優良,大部分都是馬其頓人、希臘人,一部分是羅馬人。各方面素質均值得依靠,其中:

    馬其頓第九軍團(皇帝親衛)三萬;

    矩陣——皇帝禁軍(黃金軍)兩萬;又稱「童子軍」,這些成員大多從加入童貞營就開始培養,自幼便接受訓練,能夠誓死效忠。

    抽調希臘重兵一萬;

    羅馬精兵一萬。

    波達雷里奧斯把部隊按來源分成三部,一部、二部、三部,這些部分可合成作戰可各擋一面。

    針對目前的狀況,他打算先集中使用,力爭一鼓作氣擊敗泰拉尼斯。

    陣容強大,戰力鋒勁。無可挑剔。但從宏觀戰略上分析,這些兵源乃抽調治安隊或防禦戰略要地的守軍。是捉襟見肘?亦鋌而走險?

    這恰好是本都國王米拉三世最盼望的。因為他的偷襲行動正是衝着這些軟肋來的。

    「國王陛下!敵人突破海岸防線,港口丟了。」哨兵

    「港口是生命線,丟掉如何是好?」

    西斯心裏默念,表面並無改觀,嘴角卻稍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畏難。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  都市夜戰魔法少男  布萊肯林場  大唐騰飛之路  末日崛起  

同類最熱
搜"後馬其頓征戰史"
360搜"後馬其頓征戰史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