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臣

第589章 舊都復,星落惠陵


    大軍出戰,必然要留有兵力扼守後方,以護糧道及安將士之心。筆神閣 bishenge.com

    決絕如抱着「不勝即死國」念頭的魏雍涼都督司馬懿,此番驅兵來戰,在各郡縣有郡兵維護治安的情況下,仍留下了萬餘精兵戍守;而藏有九萬戎卒但卻沒有郡兵的大漢,竟然可不留一兵一卒戍守陳倉或五丈原等地、盡出九萬將士臨陣,其緣由在於大漢剛奪回隴右時的一個舉措。

    準確而言,乃是丞相推行了鄭璞的一個建議——

    在漢中郡推行了攤丁入畝。

    昔日的漢中之戰,以先帝劉備得其地、魏國盡徙其民的結局告終。

    而鄭璞就是根據漢中無有黎庶、可畫田畝施新政抑制豪族侵吞田畝且將賦稅轉給百姓為由,諫言丞相在漢中郡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,保障從南中遷入漢中兵戶的利益,且誘隱戶、山民、豪族徒附競相來落戶,為國充實口丁、增賦稅等。

    後來,大漢在復涼州的戰事中,更是將許多不服王化的種羌部落、依附逆魏的豪右之家等強行遷徙入漢中編籍落戶,一度令漢中之民戶出十萬,幾乎重現了昔日張魯割據漢中時人口稠密的盛況。

    而這個盛況延續至今,則是成為了關中決戰的裨益之一。

    在黎庶的概念中,在吏治清明以及田畝出產有保障、糧食有結餘的情況下,就會不留餘力的開枝散葉、增加家族成員,努力將家族與宗族的勢力擴大。

    是故,在徙入漢中的十數年間,許多黎庶之家都迎來了添丁進口。

    甫一開始,他們本着血脈傳承的天性對此很喜悅,並沒有養不起或者生計難繼的憂愁。

    畢竟在攤丁入畝的政策下,口賦、算賦都折算到田畝里了,家中人口增加了也不會額外增加賦稅。

    但隨着時間推移,小輩慢慢長大,他們就迎來了煩惱。

    田畝是固定的,但小輩每日所食的糧秣是日漸增長的,更莫說子女長大了還要備下嫁妝或者籌辦迎婦等人生大事;且小輩還很快就會變成父母、為家裏再添小輩。

    這就導致生活所需的錢糧日益增多。

    為了生計,他們就會自動分出家中多餘的勞力,轉去給富貴之家幫傭、尋找手藝把式人當學徒謀求另一種活法。


    當然了,最好的做法,則是入行伍當兵吃糧。

    而在大漢佔據大半個右扶風後,官府便給了他們更好的選擇。

    分戶,徙入關中,為官府屯田數年後便可授田,一如昔日他們父輩遷徙入漢中郡時享受的待遇。

    這個選擇,令黎庶們趨之若鶩。

    那是被授田啊!

    土地,是祖祖輩輩烙印在骨子裏的情結,沒有人會拒絕。

    至於關中乃是漢魏戰事的前線,遷徙入了關中後是否有危險什麼的

    他們都自動忽略了。

    天下都刀兵不休數十年了,哪裏還有世外桃源!

    再者,若是關中戰事消弭了,官府還會頒佈只需屯田數年就授予田畝的政令給他們嗎?

    天上掉餡餅的事,生活在最底層的黎庶們不去指望。

    因為在尊卑有序、階級森嚴的世道,即使天上果真掉的餡餅了,也輪不到黎庶撿來享用。

    最總要的是,他們都歷經過官府的操練。

    秦漢以來,郡縣皆有都試,男子成丁後都要服兵役,遷徙入漢中的他們同樣不會例外。

    相反,因為漢魏戰事的頻繁,官府教導漢中黎庶習戰尤其上心。除了春秋兩季農忙時節外,幾乎每月都要有五日是黎庶習戰的時間。

    此令他們對行伍之事並不陌生,面臨戰事發生時亦沒有膽怯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為人人皆曾習戰,待他們遷徙入了關中屯田後,也就成為了大漢留在關中的九萬戎卒皆可出戰的因素。

    雖然他們只是習戰、沒有臨陣過,無法臨陣,但充任戍守城池、關隘以及戰略要地的郡兵還是綽綽有餘的。有城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  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  萬相之王  大明煙火  鷹視狼顧  快穿之我當鹹魚的那些年  

同類最熱
搜"蜀臣"
360搜"蜀臣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