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全國各地都在開展轟轟烈烈的大變革運動時,駱永勝卻參加了一場中央新部院掛牌成立的動員大會。
教育部!
教育部的籌建是勢在必行,早在數年前,駱永勝定下文明統一這個不可動搖國策的時候,在大楚中央,數百名莘莘學子就開始編修大楚的教科書了。
國學、數學、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醫學、樂理、工學。
而出任教育部第一任尚書的,便是沈曾。
家學淵源的沈家為大楚的教育事業起到了堪稱奠基人的作用。
畢昇曾向駱永勝說過,僅印刷沈家藏書各千冊,整個印刷局便要忙一年之久。
駱永勝到達禮堂的時候,剛剛履新的沈曾正忙着應對無數人的道喜,臉上,掛滿了抑制不住的欣喜。
不僅僅是因為升遷,前兩日,他才剛剛喜添麟兒。
雙喜臨門,自然是開心至極。
「可取名字嗎。」
駱永勝笑呵呵的走到近前,沈曾一轉頭便嚇了一跳,周圍人亦是如此,紛紛作揖行禮,齊喝參見大王。
「都免禮。」
沈曾直起腰,向駱永勝作揖道:「回大王,臣這二子,單名一個周字。」
單名一個周,沈周。
駱永勝哦了一聲,道了聲賀便坐回到首位,同時雙手下壓:「都坐。」
群臣坐罷,駱永勝才看向沈曾,向其微微頷首。
「開始吧。」
後者應聲站起,拿起一道奏本,大聲誦讀。
「應大王之訓示,為統一文明之衡度、為實現國家之實質統一,則勘定統一之教材已是刻不容緩。教育,乃國家之大計,利在當代、功在千秋。
故我等於今日會首,慶教育之有成,望諸臣工與沈某一道,勠力同心,上報大王之重寄,下育萬民之德善,開部設學、振茲國力、報效國家!」
頃刻間掌聲雷動。
念完了開場白,沈曾才繼續念起白話正文。
「教育部眼下已經擬定的教材將會分為三大主科和五大副科,其中國學、數學、工學將作為必修之主科,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醫學、樂理作為選修之副科。
擬在縣一級開設少學,府一級開設青學,省一級開設大學。
其中,少學的招生標準為五至十歲,青學為十一至十六歲,青學結業後通過大學考錄者入大學。
在選用教材方面,少學將只有國學、數學兩門主科。青學將有三門主科。大學時期方可選修副科。
除大、青、少三級學院以外,教育部擬與工部、審計院合作,另設專門的技術工程學院以及審計學院,一旦青學學子無法通過考試進入大學,則可選擇入技工學院或審計學院就讀,以此二學院,為國家之工程、審計工作提供源源不斷之人才儲備。
下面,由教育部教材編修司司丞沈子輝向大王與大會,匯報教材之統一標準。」
沈曾坐了下來,站起來的這位沈子輝則是他的本家堂弟。
這新興的大楚教育部,很多官員都是沈家人出任。
而所謂的山東四大家,卻一個都沒有。
這也是駱永勝刻意為之,有意割裂歷史的傳續性。
自大楚始,中國的教育將走進新時代。
中國永遠都是中國,不會因為放棄某一種學說就國之不國,何況,國學的保存也沒有放棄儒學,不過是重新包裝,洗掉其身上儒教的烙印罷了。
站起來的沈子輝向駱永勝作揖行了一禮,又轉身向與會的數百人見禮,禮罷開口。
「按照大王的訓示,沈尚書會同我司、全國各學說之大家共同擬定我大楚第一套教育教材,現向大王與大會做匯報。
國學之目的,為實現文字與發音之統一,我大楚文字沿用大王所編修之簡體漢字,所讀之發音,以中原官話為骨,輔以略微矯正最終確定,自國學頒行之後,各族、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