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以中隊為單位作戰的荷蘭艦隊出現了脫節,而大明艦隊果斷拋下了受傷的戰艦,大致還保持着戰列線的陣型開始轉舵。
頃刻間。
寬闊的海面上出現了明軍密集火力,碾壓荷軍分散火力的局面,戰局迅速向着有利於大明艦隊的方向傾斜。
「轟,轟,轟。」
雨點般密集的炮彈呼嘯着低空掠過,將荷蘭皇家海軍打的狼狽不堪,開始向着身後的港口撤退。
兵敗如山倒。
一些追擊的大明戰艦很快被岸防炮火大退,可戰局已經無法改變,新阿姆斯特丹外海火光沖天,濃煙滾滾。
擊潰荷艦之後,士氣大振的明軍開始打掃戰場,將一艘艘受傷,無法獨自撤退的荷蘭戰艦繳獲,或者擊沉。
當夜,第一波大海戰暫時停歇。
主動出擊的荷蘭皇家海軍,損失了將近四分之一的戰艦,六艘絕對主力艦在激戰中沉默,人員傷亡更加慘重。
短短半天的大海戰中,荷軍戰死了兩千多人,通常情況下,傷亡人數的差距會大得多,傷亡人數可能是死亡人數的三倍。
荷軍的傷亡主要來自被明軍戰艦集火攻擊,戰沉的那六艘主力艦,陣亡的水手,陸戰隊占船員總數的三分之一。
不成比例的受傷死亡人數也可以歸因於此。
在戰鬥中損失不斷增加如此之快,以至於很多傷兵都被扔到了海里,如果把被淹死的人也計算在內,傷亡可就更慘重餓了。
相比之下,明軍傷亡不過區區千人,打出了一比五的戰損比。
此後,吃了大虧的荷蘭皇家海軍便被打的寒了膽,死死躲在戒備森嚴的港口裏,依託岸防炮台作戰,從此不敢與明軍正面對戰。
此時,新阿姆斯塔丹早已經一片驚慌,荷蘭艦隊司令官與各艦指揮官自然不服,請求補充彈藥,士兵之後出海再戰。
畢竟荷蘭皇家海軍心高氣傲,又並未完全戰敗,補充,修補戰艦之後還是有一戰之力的。
然而掌權的荷蘭議會嚇壞了,為保存實力,議會派嚴令皇家海軍龜縮在港內,嚴禁出海作戰,於是便將制海權讓給了明軍。
不愧是歐洲東林黨,還是那個味兒,面對懦弱的荷蘭東林黨,明軍自然士氣大振。
在顏繼祖的指揮下,明軍艦隊趁機完全封鎖了沿岸港口,並且繞過了重兵防守的海港,炮台,從南北兩個方向的薄弱處展開登陸作戰。
很快,明軍從多個方向登陸北美東海岸,建立了橋頭堡之後,便開始集結兵力,分成四路圍攻新阿姆斯塔丹。
十天後,城內。
直到此時,不懂軍事的荷蘭議會派才慌了手腳,自知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,趕忙召開了軍事會議。
會議上,無可奈何的荷軍將領們只好打起精神,分析着糟糕的戰局。
可是慌了神的議員們又指點江山,讓將領們建議集中兵力,收縮戰線,將失去價值的外圍城鎮統統扔給明軍,以加強對城市地區的防禦。
將領們奮力反駁,可是在驚慌失措的議長面前卻又無可奈何,只得接受了這一愚蠢的建議。
於是荷軍大踏步的撤退,將高達十萬的正規軍,以及大量僱傭兵集結到紐約周邊,分左右兩翼防線,擺出了一個鐵桶陣。
一線陣地後方又擺出了一個二線陣地,挖掘了塹壕,灌滿了水,只在東北方向通向加拿大的位置留下了一個缺口。
這是打算背靠堅城給明軍以重擊。
明軍的登陸活動歷時整整十幾天,可荷軍在議會派的指揮下竟坐視不問,只有各地的青壯年組織了起來,和一些僱傭兵里的亡命之徒,自發的留下了阻擊明軍。暫時拖住了明軍的行動。
可明軍很快摧毀了這些民兵的抵抗,前鋒部隊兩萬五千餘人快速逼近紐約城下。
荷軍因指揮層面畏戰,怯戰,基本上處於守勢,採取待機破敵,尋求向加拿大突圍的戰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