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太平夭國北伐失敗的時候。全本小說網新任兩江總督張震也時百戰軍開始了改革。
實事求是地說,目前的百戰軍和曾國藩的湘軍有着很多相似之處。而其最大特徵,就是百戰軍和湘軍的私人性。
以湘軍為例子,最高長方面,自然是曾國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這樣的人,他們這幾個大魁日下轄「統領統領」皆是在朝廷有官職的人,他們在朝廷的級別差異甚大。但在湘軍地位一律相等,各領一軍。每軍置若干營,營下有哨,哨下有百長,百長下有什長。
而募兵之法,自上而下,先擇將,「而後有營官,有營官而後有百長。有百長而後有什長,有什長而後有散勇,逐加遴選,遞相缽制。」如此一來,下級只對自己上級負責,私人性極強。在私恩觀念指引下,將士打仗很賣力,但恪守這樣的「準則」:
勇丁只聽從自家統領。如淅江戰役中,胡林翼調唐右手下歸蕭翰慶指揮,但唐方的兵士不願為新主人賣力,接陣即逃,害得蕭翰慶本人也在陣中為太平軍所殺。
即使是原有主將戰死,兵士只認主將的親戚來當主將,否則只能把原軍遣散,重新再行募選。
劉坤一升任江西巡撫,必須受命赴任,他手下二十營湘勇無人敢接。清廷只得根據劉坤一的要求,讓他弟弟劉培一來當這二十營的主將。而劉培一當時身份,僅僅是一小小縣承,其兄手下將官中,文有桌司、道台,武有提督、總兵,卻都對劉培一俯聽命。如此「奇蹟」。在湘軍中被視為尋常之事。
而百戰軍中也是如此,各級將領往往把自己率領的各營都當成自己的私人武裝,旁人輕易不能夠插手。而其部下士兵也只對大帥張震和他們的長官效忠。
雖然在特定的情況下,這樣的部隊非常有戰鬥力。但是一旦當這些長官出現任何意外,或者時局生轉變,這樣的部隊還能繼續走多遠。那就大為值得懷疑。
但如何改變軍隊,卻讓張震大費腦筋。
必須要在不傷害到部下利益的基礎上,悄悄地完成這樣的改革。
而很久以來一直在張震腦海里盤旋着的一個想法。也到了付諸於行動的時候。
建立一個組織。把自己的思想全盤灌輸給將士,讓這些將士們明確一個道理,為誰而戰,為誰效忠。無論出現什麼狀況都必須為了目的而堅定不移。
「鐵幕」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做鐵幕。
但是由誰來領導,由誰來組織。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在將士們的面前,卻讓張震想了很久也都沒有一個完整思路。
自己並不是什麼都懂,很多事情自己只能想一個點子,而具體的事物。卻非交給有能力的部下去辦不可。
《蘇報》倒是順利弄了出來。第一期的《蘇報》上,說的也無非就是什麼效忠朝廷。人人都當盡力剿滅匪等等之類的套話。
不過從第二期開始,開始大量宣揚張震如冉勤政愛民,如何嘔心瀝血治理境內,百戰軍又是如何善戰等等。
「這些話似乎太過深奧,那些老百姓哪裏能夠看的懂。」拿到第二期《蘇報》的時候,張震似乎有些不太滿意:「咱們得弄點讓老百姓一聽就能明白的東西,就是大白話。」
馬敏中在那想了一會,點了點頭:「大帥的意思我明白了,下一份出來的時候自然照着大人意思去做。可還有一條,目前印製報紙所費甚巨,還望大帥再調撥一筆銀子出來。」
「調撥銀子?這個」現在只要說到銀子,張震就是大感頭疼,在那想了一會,忽然脫口而出:
「要銀子好辦,做廣告那!」
「廣告?什麼廣告?」馬敏中頓時怔在那裏,一頭霧水。
「廣告,就是從別人口袋裏掏出銀子來維持報紙。」張震一邊笑着。一邊解釋:
「你去找那些商人,什麼酒樓里的。當鋪米鋪里的,告訴他們,咱們在報紙顯眼的個置,刊登他們那些商鋪信息,保准他們財源滾滾,當然。他們可得預先拿出一筆銀子來!」
馬敏中聽的目瞪口呆,根本就不相信這辦法